·产业经济动态·
●未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将成产业投资热点
●甲醇汽车试点项目正式落地
●“十二五”我国轮胎行业七大发展趋势
●中国很快将成全球最大豪车市场
·政策法规·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将5月1日实施
●汽车三包规定酝酿八年出台 今年10月实施
●新能源车产业规划发布 2020累计产销5百万辆
·新产品新技术·
●中国首台电动汽车“十分钟快充机”诞生
●电动车电池技术获突破性进展
●日产展示全球首创独立转向控制技术
●丰田开发出全球最高效电动车燃料电池
·国内外经验·
●广东规划: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能20万辆
●“微增长时代”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突围
●走出来的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万都
·河南汽车及零部件·
●郑州政策扶持汽车产业 打造全国综合性汽车新城
●郑州成为河南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新能源汽车的河南探索
〖产业经济动态〗
未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将成产业投资热点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支撑,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集群化发展将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全国形成了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化,使分工更精细、更专业化、更容易实现规模化,使信息更集中、更快捷,技术创新节奏更快、物流更容易组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趋势二:外资零部件企业加快进入中国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向纵深发展,众多国外零部件企业加快投资中国步伐,如世界著名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德国博世底盘系统第二工厂落户成都。此外,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区域整体引资形式,将进一步加快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
趋势三:兼并重组、海外并购将逐步加快
可以预见,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将在今后几年进入加速整合阶段,一方面通过国内企业之间横向和纵向整合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海外并购以实现生产、市场等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并获得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趋势四:上游钢企将扩大下游产业链延伸趋势
受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影响,国内多家钢铁企业为寻找新的赢利点,进入下游汽车零部件行业。另外,全球越来越多的大型钢铁企业也没有放过分食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这块大蛋糕的机会。
趋势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将成投资热点
中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2020年中国将形成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实现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和生产装备的国产化;形成关键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在此形势下,全国各地建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动作已经全面展开,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将会不断加大。
(摘编自《汽车配件网》)
甲醇汽车试点项目正式落地
据悉,《山西省晋中市甲醇汽车试点实施方案》已经正式通过审核,标志着甲醇汽车试点项目正式落地。
《方案》首先将公共交通作为首要对象,因此,以甲醇为车用燃料的新能源客车公司将迎来发展机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新能源客车销售5656辆,同比上升3.72%。从具体车型来看,大中型客车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主要力量。山西省经信委去年11月已同意宇通客车提供100辆甲醇城市客车在长治市试点运行。
在新能源客车普及的同时,甲醇汽油的消费量也将增加。全国醇醚燃料和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人士表示,“国家之前已经出台了甲醇汽油的国家标准,如今甲醇汽车试点方案又通过审查,下一步在更多地方大力推广是必然的,这对甲醇燃料推广十分有利。”市场人士预计到2020年底,甲醇需求增量有望扩大至1亿吨。与甲醇相关的煤化工企业将有突出表现。
(摘编自《盖世汽车网》)
“十二五”我国轮胎行业七大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轮胎行业具有七大发展趋势:
一是随着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理念的不断成熟,国内外轮胎企业十分关注此类主题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轮胎企业将从原材料、工艺技术和产品标准等方面,全面推进中国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争取在2015年年底实现“绿色轮胎”产业化。
二是轮胎产业要想绿色化自律标准是第一步。强制性轮胎标签法规已经在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国家实施了,巴西的轮胎标签法规也在酝酿中。我国绿色轮胎产业化方案和绿色轮胎自律标准也将在2013年年初出台,最终的目的推动我国形成轮胎“标签法”,与国际接轨。
三是当前部分轮胎的自动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但还有一部分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仍然较低。未来,轮胎工厂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高自动化,提高制造水平。
四是低端产能过剩已严重困扰国内轮胎业,企业间兼并重组迫在眉睫。
五是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开始在东南亚等地建设轮胎工厂。东南亚是最大的橡胶原料生产基地,对轮胎企业而言,这为企业转移生产提供了独特的地理和价格优势。东南亚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轮胎企业“战略性转移”的目标地区。
六是我国轮胎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是很强,尤其是生产技术和工艺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长久以来,我国轮胎企业促销和变相降价是惯用的开拓手段。今天,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意识到这种打价格战对自身和整个行业都不利,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靠品牌去参与市场竞争。未来,轮胎行业将完成从价格战到品牌战的转型。
七是未来中国增长最快的将是冬季轮胎市场,尤其是中国民众的汽车养护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国内冬季轮胎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
(摘编自《盖世汽车网》)
中国很快将成全球最大豪车市场
3月4日,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一份《乘势而上: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展望》,预计中国豪华车将在2016年销量达到225万辆,超越美国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市场。
据悉,《展望》基于中国12个主要城市1200位高端汽车消费者,选定了重点群组分析消费偏好及购买习惯,并对汽车行业60位企业高管、经销商经理以及行业专家进行了访谈。而受访高端车主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45万元,超80%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20万元。
统计显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在过去10年,年均增速达到36%,预计到2020年仍能维持12%的增速,而同期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速为8%。麦肯锡预计,到2020年高端汽车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基本与西欧市场持平,美国同期预计为230万辆。
《展望》分析,预计从现在到2020年,该富裕人群的家庭数量将以1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为高端汽车市场的壮大提供强大支撑。到2020年,中国城镇富裕家庭数量将达2300万户,约占中国总人口的7%,相当于今天英国的家庭总数。
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部分豪华品牌的全球最大市场。去年,奥迪在华销量已经超过了40万辆,摇摇领先其本土市场欧洲。宝马销量为326444辆,同比增长40.4%。而捷豹路虎在华销量也达到了7.3万辆,取代英国本土成为最大单一市场。
统计显示,多数中国家庭每6~8年更换一次汽车,而高端车主和潜在客户均表示更换汽车新的速度会比平均水平快2~3年,其中30%高端汽车车主首次购车。1/4拥有高端汽车家庭会出于各种考虑购入第二辆车。
(摘编自《南方日报》)
〖政策法规〗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将5月1日实施
5月1日起,《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将正式实施。届时,已注册机动车“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将被强制报废。此外,车主驾驶逾期未年检车辆上路行驶,将受到罚款200元,驾驶证记3分的处罚。
(摘编自《北青网》)
汽车三包规定酝酿八年出台 今年10月实施
酝酿8年之久的汽车三包规定终于尘埃落定。1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简称汽车三包),该规定10月1日起实施。在此之前买车,暂不享受三包。
在不低于2年或行驶5万公里的三包有效期内,汽车三包规定明确了4种质量问题可退换车。此外还明确包修期为不低于3年或行驶里程60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出现质量问题凭三包凭证由修理者免费修理(包括工时费和材料费)。汽车厂商违反三包规定的,最高可以处3万元罚款。
(摘编自《慧聪汽车配件网》)
新能源车产业规划发布 2020累计产销5百万辆
国务院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此外,规划还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做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在销量上,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摘编自《国务院办公厅网》)
〖新产品新技术〗
中国首台电动汽车“十分钟快充机”诞生
日前,大连罗宾森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了中国首台“十分钟快速充电机”,给纯电动客车充电10分钟,即可供客车行驶50公里左右。此次研发出的快速充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充电模块应用了先进的软开关技术,并具备超强的电网适应能力,保证充电的高效率。
(摘编自《商务部网》)
电动车电池技术获突破性进展
近日,世界知名的3M公司宣布其新电池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凭借更轻薄、更安全、更高效的性能,或许将改变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
基于新材料的研究成果,3M为电动汽车市场提供了完善、成熟的电池动力方案,成功研发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蓄电池集电器的非溶解性纳米级涂覆工艺。该技术增加了集电器导电和容量性能,大幅缩小了电池体积,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强劲引擎动力,同时也成功解决了电动汽车电池体积大、导电性能弱的难题。
(摘编自《能源局网》)
日产展示全球首创独立转向控制技术
近日,日产汽车公司展示了独自研发的世界首创的转向技术,该技术可以独立控制车辆轮角度和转向信息。传统的转向系统通过机械连接将转向信息传递到车轮,从而指导车轮的转向运动。而日产汽车所研发的新一代转向技术是由方向盘获悉驾驶员的意向,然后通过电子信号控制车轮运动。这一系统将驾驶员意向传递到车轮的速度比机械系统更快。不仅如此,该技术系统还能快速、智能地将路面情况反馈给驾驶员,从而提升驾驶直观感受。
(摘编自《汽车周报》)
丰田开发出全球最高效电动车燃料电池
丰田公司近期开发出一款新型高效燃料电池,准备于2015年推出。丰田表示该电池组的能量密度为3千瓦/升,为当今全球输出功率密度最高的电池。与丰田公司上一代燃料电池FCHV-adv相比,新电池组的体积减小了一半,功率密度增加了一倍。其中核心的技术就是把铂基催化剂的微粒经过冷凝压缩到只有几微米的直径,从而提升效能。
(摘编自《盖世汽车网》)
〖国内外经验〗
广东规划: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能20万辆
广东省发改委11日发布《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广东新能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万辆。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该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广东LNG与电动新能源汽车,但考虑LNG汽车销售的成熟度更高,今后将是当前市场最现实的选择,LNG汽车销售企业、上游零部件企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上市公司有望获益。
规模技术双升级
近年来,社会资本对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整车、关键零部件及配套基础设施全产业链投资超过400亿元。目前广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均位于全国前列。
《规划》提出,到2015年,广东新能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万辆。到2020年,广东将建成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网络和产业支撑体系,电动汽车实现成熟的市场应用,形成2~3个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使得广东成为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均达到国际前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LNG领域更受益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电动汽车和LNG汽车均是广东省未来的产业发展重点,但LNG汽车销售的成熟度更高,仍是当前市场最现实的选择。在此次《规划》中,广东发改委表示,未来LNG汽车领域将重点发展LNG储罐、LNG汽化器、控制器等。配套设施方面,鼓励发展LNG汽车加气设备。
和LNG市场应用较成熟相比,我国电动车领域仍然处于产能导入期,整车销售情况欠佳。业内人士表示,电动车行业从事前端技术研发与相关配套服务的企业相对受益较大。
(摘编自《全球机械网》)
“微增长时代”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突围
不可否认,“微增长时代”的来临,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使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微增长时代”有利于淘汰落后、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技术的提升;有利于改善汽车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有利于抑制盲目投资,提高汽车业进入门槛;有利于优化发展模式,使企业更加注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
笔者以为,在2012年乃至未来3~5年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应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打好“三大战役”。
一、打好市场拓展保卫战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着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调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打一场深入持久的市场拓展保卫战。一是要巩固提升现有市场份额。。二是要积极拓展和开发新市场。三是要大力拓展售后及外贸市场。四是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二、打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攻坚战
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打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攻坚战,关键要做剑“三个加强”。一是要加强能力建设。二是要加强开放的产学研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其次要建立技术创新目标责任体系和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把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列入对所属单位、部门和负责人的业绩考评。第三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第四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三是要加强新产品开发。要积极紧跟国际行业发展趋势,大力开发“三高”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性能)绿色环保产品。第一,要加强新概念、高技术含量新产品的开发,引领市场。第二,要坚持瞄准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进行开发,为公司拓展市场,提高盈利水平提供产品支持。第三,要加大具有前瞻性的新概念、高技术含量新产品的开发,以拓宽产品技术系列,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三、打好管理提升持久战
要想在这场“持久战”中取得胜利,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大力实施“三大工程”,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后劲。首先是“精细化管理工程”。其次是“精益生产管理工程”。要对照6s管理的标准,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第三是“精品工程”。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精品工程”,制造“精品”,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生命力和竞争力。
未来零部件企业怎么办?第一,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按照国际名牌产品高质量、高技术水平、高市场占有率的要求,将行业内国际一流的标准和企业,作为自己对标追赶的目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把质量贯穿于设计、工艺、生产、经营、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加强体系的维护和建设,使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从质量管理、标准等基础性工作抓起。第二,大力开展质量飓风行动、质量提升、质量改进及QC等系列质量技术攻关活动,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到位合格率,不断降低外部故障率,促进产品实物质量的提高,全面提升企业管理
(摘编自《汽车工业研究》2012年11期)
走出来的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万都
百奇一行成员,汽车界著名专家陈光祖协同慧聪网记者来到了密云,走进了依山傍水的万都(北京)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走访。万都中国总裁介绍了万都的基本情况。
技术支撑万都中国
韩资企业万都,是最早落户密云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万都公司于1962年11月成立起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整个公司拥有主要生产:汽车底盘、制动、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底盘的模块。万都在中国有七个生产基地。2012年万都销售额达33亿~37亿。目前万都主要有四大客户,分别是北京现代、东风悦达、上汽、吉利等。万都公司在北京拥有上千万的先进设备,韩国总部都没有引进。万都在北京还有专门的试车场,进行多种实验项目:高度实验、刹车实验等。
万都依托研发获多项“第一”
万都在中国的最大特点就是研发能力,他们在研发底盘方面有很先进的技术,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国内的车型上将会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万都减震器在中国排名第一,在漠河的冬季试验场位列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中的“第一”位。传动系统、悬架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四大系统具有100~150万车辆的产能。连续四年被美国制动系统评价第一。
万都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包括活塞组装线,活塞与搭铁的组装,基本采用日本原装进口的全自动的设备,工人只要进行上料和组装的工作即可。万都非常自豪的是他们专业的检查组装线,对产品的外观和一些简单的变形进行检查,目前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量产“零问题”以保障质量的完美无暇。
矢志不渝的万都精神
走访过程中,慧聪网记者映像最深的除了万都领先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基地外,就是万都人丰富多彩的文娱、社团活动和人性化、舒适性设计感强的休息区,革新活动和公益活动也是万都矢志不渝坚持的。万都作为走出来的韩国企业,不仅将在未来拓展中国市场,将在全球零部件供应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慧聪汽车配件网》)
〖河南汽车及零部件〗
郑州政策扶持汽车产业 打造全国综合性汽车新城
1月16日,郑州市《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通过新品上市资金扶持、优先购买本地汽车、鼓励本地配套体系建立等“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力争将郑州建设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汽车新城。 新品上市进行专项扶持。乘用车生产企业,单一新品获得国家工信部公告资质且上市第一年市场销售2万台或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按照车价的1%给予奖励,上限不超过3000万元;单一车型上市第一年市场销售达10万台或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的,另外给予1000万元奖励。
鼓励本市产汽车本地采购。“郑州造”汽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企事业单位购置配备新车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本市产汽车产品;对购买“郑州造”汽车作为本市出租车的用户,财政部门给予每辆2000元的补贴;汽车报废后更新购买“郑州造”汽车的,财政部门给予每辆1000元补贴。 鼓励本地配套体系建立。对于整车企业引导落户一个填补市内配套空白的汽车零部件项目,2年内设备投资超过1亿元的,补贴整车企业100万元。 郑州市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郑州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到
2020年整车生产能力达260万辆,销售收入突破4500亿元;形成一体化汽车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汽车后市场信息和商贸中心。
(摘编自《新浪网》)
郑州成为河南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经过河南省政府批准,郑州市日前正式成为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郑州市已经形成了以郑州宇通、郑州日产、郑州少林和郑州宇通重工等为代表的一批汽车骨干出口企业,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远销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郑州市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达4.88亿美元,而2012年前三季度就已完成5.5亿美元。
(摘编自《工人日报》)
新能源汽车的河南探索
在2010年出台的《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暂行)》(以下简称《暂行规划》)中,将纯电动汽车作为河南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基地化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河南已经形成了几个重要的电动汽车基地。在整车制造方面,一部分是以郑州宇通、河南少林为骨干,培育电动客车制造基地,重点发展公交车、客车。另一部分是以三门峡速达、郑州日产、海马郑州为骨干,培育豫西和郑州纯电动轿车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中高档纯电动乘用车。
在关键零部件方面,主要建立南阳的豫西南电动汽车电机及驱动系统生产基地、郑州电动汽车电机及动力总成基地、三门峡“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及电源管理系统生产基地、许昌智能充电站系统生产基地以及豫北电动汽车空调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生产基地等。
“青春潮涌” 在2009年河南省政府的《意见》公布之后,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具有优势的郑州、新乡、洛阳及许昌相继发力本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欲打造本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产业发展基地。
以郑州和新乡为例,郑州作为河南省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不仅拥有为数众多的国内整车制造企业,也拥有大量依托这些企业建立起来的新能源汽车研究机构,包括客车前五的宇通和少林以及商用车、乘用车方面的郑州日产和郑州海马,都拥有或者建立起了自己的研发中心;而新乡市则依托本地的电池材料生产和研发能力,新乡环宇、金龙铜管和科隆集团等新能源电池材料和动力系统研发企业相继崛起。
而在随后的时间里,包括焦作、南阳、三门峡、驻马店等城市也相继以本地的相关企业为依托,打造本地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
这其中,具有整车研发实力的企业发展都相对迅速。
理性回归 不过也有部分地市的新能源项目发展得并不顺利。有过一些合作失败的教训,以南阳防爆新普电机有限公司为例,由于双方在合作思路上的差异,合作面临夭折,而新普电机和南京嘉远都有意收购南阳嘉远,新普电机领导人的更换,也是导致合作发展曲折的另一个原因。
与南阳新普电机的遭遇相比,新美景客车的遭遇则也给河南电动车业发展提了个醒。不过由于许昌新美景和许昌当地政府的努力,不仅新的资质审批也得以成行,而且与洛阳市政府考察团达成了新的合作项目。
(摘编自《中国新能源网》)
地址:郑州市政六街3号1号楼201室 邮政编码:450003
电话:0371-65967098 E-mail:cyqbkd@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