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新材料重大专项已获国务院批复
●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我国将对高耗能易污染产品征税
·产业动态·
●工信部力推新材料标准化 稀有金属产业迎来机遇
●石墨烯引发新一轮专利热 中国申请的专利数最多
●抢滩石墨烯产业 无锡赢得先机
●环保升级:传统PVC人造革逐渐被PU革替代
●湖南省新材料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
·新产品新技术·
●工信部将颁布10种钛合金新标准
●燕山大学合成出超高硬度的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
●稀土高铁铝合金研制成功 电缆业掀起新材料革命
●新型纳米改性煤沥青在太原研制成功
●湖大研发出“DNA纳米火车”
●F-12高强有机纤维实现产业化生产
●纳米金刚石: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宠儿
●铝制窗隔热新材料——EcoPaXX 生物基塑料
·国外经验·
●美国发布一系列材料基因组计划新举措
·河南新材料产业·
●三门峡新材料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商丘超硬材料产业区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
●郑州新材料产业园确定三个百亿建设目标
●河南省首条玻璃纤维生产线在安阳开工建设
●河南煤化研制成功聚甲醛新品
【政策法规】
新材料重大专项已获国务院批复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近期启动的重点新材料新增专项论证,已获国务院批复。新材料是一种基础性和支柱性战略产业,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产业的基础和先导。任何一种高新技术的突破都必须以该领域的新材料技术突破为前提。材料方面的突破将有可能引发新的产业性革命。201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要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据报道,新材料新增专项论证,加上此前启动的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页岩气项目新增论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有望增至20项,带动相关投资或达千亿元。
(来源:《中企联合网》)
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7月5日工信部公布了《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文。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完成200项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立项并启动300项新材料标准研制,开展50项重点标准预研究,争取覆盖“十二五”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新材料产品,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体系等。
该计划要求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大重点新材料领域标准制修订力度,包括在先进高分子材料方面,制定发布丁基橡胶等特种橡胶及专用助剂、聚酰胺等工程塑料及制品、电池隔膜、光学功能薄膜、特种分离膜及组件、环境友好型涂料以及功能性化学品等一批重点产品标准。在高性能复合材料方面,制定完善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标准,加快制定发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关标准等。在前沿新材料方面,重点围绕纳米粉体材料、石墨烯、生物材料及制品、智能材料等产品,完成5项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工作,提出1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开展30项标准预研究,紧密跟踪国际新材料技术标准发展趋势,提前做好标准布局。
(来源:《中国化工报》)
我国将对高耗能易污染产品征税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2013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通知》提出,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研究将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纳入征税范围。业内认为,把高耗能、易污染的产品纳入消费税范围,将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有利于改变民众的消费习惯,同时也可以加大节能减排和减少污染。
随着近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不断提高,通过税制改革加快节能减排逐渐进入政府视野,2012年能源局发布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就提出,未来将研究征收化石能源消费税,实现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将部分严重污染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产品等纳入征税范围。
(来源:《北京商报》)
【产业动态】
工信部力推新材料标准化 稀有金属产业迎来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出台了《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此次出台《计划》是为了推动新材料产业标准化,进一步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稀有金属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高性能硬质合金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稀土材料、高温合金材料、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都离不开稀有金属材料。从新材料产业涉及品种看,包括了钨、钴、硅、锗、铟、镓、碲、铋等多种稀有金属。
早在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发布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预计总产值达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要建立起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主要产品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如果“十二五”规划中的新材料产业目标得以实现,稀有金属产业也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来自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数据显示,目前,除白银外,铟、锗、钴、钨、镓、铋、金属硅等9个品种的交易量、交收量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石墨烯引发新一轮专利热 中国申请的专利数最多
自2010年来,世界对石墨烯的兴趣呈现爆炸式增长。两名研究学者因为成功分离出石墨烯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此前,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剑桥知识产权”数据表明,截至2013年5月,全球新的石墨烯专利申请已达到9218件,每年上升19%。在世界各国中,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韩国。不过,要广泛运用石墨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石墨烯产业面临的一大障碍是成本太高,一些美国公司的售价高达每平方英寸60美元(约合6.45平方厘米)。不过,石墨烯电路可能最终会比铜和银等传导物质更加廉价,因为它可以从石墨中制造出来,而石墨则是广泛存在的。此外,它还可以从特定的气体和金属中制造出来,或者从固体的碳化材料中人工合成。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2011年证实,还可以在一些生物物质中提取的碳用于人工合成石墨烯。
(来源:《环球时报》)?
抢滩石墨烯产业 无锡赢得先机
一秒钟内下载一部高清晰电影、手机充电时间缩短到一分钟,这些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神奇,未来将成为美好的现实,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石墨烯新材料。如今,围绕这个被称为可能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一个全新的产业已率先在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悄然孕育。截至目前,这里已集聚了无锡第六元素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力合光电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核心企业,荟萃了国内石墨烯领域的顶级研发团队,累计申报和拥有发明专利已达30多项。
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精心布局,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从2010年以来,他们以深圳清华研究院在园区设立的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为主阵地,把招才引智的“橄榄枝”延伸到了大洋彼岸的硅谷,一批海外顶尖研发人才纷纷前来“安营扎寨”。在格菲电子、第六元素,两家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全部来自全球石墨烯应用研究领域最权威的机构美国德州大学Austin分校。同时,开发区还借力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通过引进天使投资基金,以资金参股的形式助推产业化发展。
近日,由格菲电子、第六元素两家公司参与研发的国内首条年产3万平方米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各类触屏达1000万片,标志着我国在石墨烯产业化应用上迈出关键性的一大步。目前,该公司已自行研发成功适用于石墨烯薄膜量产的生产设备及工艺,申请了8项国家发明专利,率先实现石墨烯手机触摸屏的企业,现已为联想集团提供了2台石墨烯触摸屏手机样机进行功能检测,还与诺基亚达成试制石墨烯触摸屏手机样品的意向。
(来源:《无锡日报》)
环保升级:传统PVC人造革逐渐被PU革替代
随着国内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工艺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人造革行业已发展成为日常消费制品工业中重要的行业之一。此前,在合成皮革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PVC人造革,由于PVC人造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都相对较差,近几年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PU革不仅有卓越的高强度和韧性,而且耐老化、透气、透湿、不透水、耐油,是一种成熟的环保材料。目前,凡是使用PVC的场合,PU均能成为其替代品。
生产技术的熟练化降低了PU合成革的生产成本,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其中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制品不但物美价廉,还能够对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推动。由于水性生态合成革使用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用水代替了溶剂,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于合成皮革材质的信任度。也为PU合成革材质进一步替代传统的PVC合成革材质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来源:《中国复合材料网》)
湖南省新材料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
据近日举行的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会消息,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已有规模以上企业700多家,年产值有望突破4000亿元,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据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介绍,2012年,湖南省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企业完成产值3700亿元,实现增加值610亿元,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7%。今年上半年,湖南省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950亿元,全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规模。目前,湖南省形成了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5大优势新材料领域。各领域中均涌现出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49户,过10亿元的企业31户,超50亿元的企业10户,超百亿元的企业6户。
(来源:《新华网》)
【新产品新技术】
工信部将颁布10种钛合金新标准
最近,工信部对10种钛合金产品重新制定新标准,改善后钛合金产品的合金组织稳定,高温变形性能、韧性、塑性较好,能进行淬火、时效处理,使合金强化。一般情况下合金材料是较容易检测,而国内分析合金材料的仪器手持式合金分析仪,这类型的精密仪器轻巧、便携、精测度高。此次,对钛合金产品从优质宽幅冷轧纯钛板材、钛合金型材、钛及钛合金带材、大规格宽厚钛合金板材、高精度及宽幅钛合金薄板材、大规格钛合金棒材及特种锻件等10种常用合金材料进行新标准制定。
其中纯钛型材(2010-3495T-YS)、钛合金大规格棒材(20111259-T-610)的标准正在制定中。以钛为基加入其他合金元素组成的合金称作钛合金。钛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抗腐蚀性能好、工艺性能好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航天工程结构材料。
(来源:《仪器信息网》)
燕山大学合成出超高硬度的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
近日,燕山大学田永君领导的研究小组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成功合成出超高硬度的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块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
该实验用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洋葱氮化硼为前驱物,成功地合成出透明的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实验结果显示,该物质孪晶的平均厚度仅为3.8 nm,硬度达到甚至超过人工合成的金刚石单晶,断裂韧性高于商用硬质合金,抗氧化温度高于立方氮化硼单晶本身。这些优异的综合性能表明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将成为一种工业界期盼已久的刀具材料。
(来源:《功能材料信息》)
稀土高铁铝合金研制成功 电缆业掀起新材料革命
一种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最近在由安徽欣意电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河北欣意电缆有限公司投产,和铜芯电缆相比,这种铝合金电缆价格要便宜30%左右,施工更加简便。该公司通过添加微量稀土元素、铁元素以及特殊的工艺处理,使产品在导电性、柔韧性、延伸性、抗蠕变性、抗腐蚀性等方面均优于铜电缆,综合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电缆行业由铜‘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彻底改变。目前,该公司已申报了80多项专利,连续8年出口至美国21个州,无一例质量事故。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新型纳米改性煤沥青在太原研制成功
山西太原的国家级科研院所近日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筑路沥青材料纳米改性煤沥青。该纳米沥青被称为“最令人惊讶的发明”,其克服了常规沥青脆裂、延展性差等问题,当这种沥青路面出现坑洼时,只要用形如吸尘器的电磁热机器在表面扫一遍,路面便会马上平整如新。?
此外,纳米改性煤沥青有优异的耐油性和较强的石子黏附力,充分发挥了纳米材料的优势,提高了煤沥青的路用性能,使之达到了路用沥青标准要求,与石油沥青相比具有价格便宜、施工简单方便的特点。
(来源:《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
湖大研发出“DNA纳米火车”
湖南大学近日透露,该校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和生物学院谭蔚泓教授课题组研发出了“DNA纳米火车”。该物质可用于向肿瘤细胞靶向输送抗癌药物。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传统的化学抗癌药物无法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区分开,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将正常细胞杀死。“DNA纳米火车”则不仅能够让抗癌药物识别癌细胞,而且能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癌细胞区域。
(来源:《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
F-12高强有机纤维实现产业化生产
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四十六所消息,由这个所研发的F-12高强有机纤维技术近期通过鉴定,并且已实现产业化生产。F-12纤维属于芳纶类纤维,显黄褐色,有明显的金属光泽,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耐磨蚀、耐酸碱、韧性好、重量轻、阻燃性好等优良特性,强度是同样直径钢丝的8-10倍,韧性是同样直径钢丝的3倍,而重量仅为同样直径钢丝的1/5左右,在560℃高温下不分解、不融化。
(来源:《新华网》)
纳米金刚石: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宠儿
近日,由英国Bristol大学主持研究的纳米金刚石热能利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获得英国工程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的审核和基金支持。该技术标志着金刚石这一世上最坚硬的物质材料在能源高效利用方面的又一新型用途。该大学化学系的Dr Neil Fox教授成功申请到951,947镑的项目基金。项目名称为“基于纳米金刚石电极的β增强型热离子能量转换器和核电池”,该项目始于2013年4月,时间为42个月。
通过一种叫做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设备,各种太阳能、地热和核能等资源被转化为电能。这种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问世,用来给宇宙飞船供给能源以及核反应堆提取能量。但采用何种材料来高效地提取能量一直是个技术型难题;该技术若突破限制,则能提供高达1200℃的热能。而近年来,随着纳米金刚石技术的问世,Bristol大学的科学家们或将使其成为现实。该项目计划拥有一个跨学科的专业科研团队:来自界面分析中心(IAC)的Tom和Peter;电子工程系的Martin Cryan;物理系的Flewitt以及化学系的Neil allan。
(来源:《中国超硬材料网》)
铝制窗隔热新材料——EcoPaXX 生物基塑料
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日前宣布,以EcoPaXX聚酰胺410材料制成的隔热型材能够帮助铝制窗系统制造商生产出更多可持续产品。铝制窗供应商也希望以生物基含量达到70%的EcoPaXX材料为契机,将更多可持续产品推向市场。
EcoPaXX主要成分中约70%来自可再生资源——蓖麻油。EcoPaXX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完全呈碳中性。这意味着,蓖麻子生长期间吸收的二氧化碳,可将化学聚合物生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完全抵消。除了环保功效,EcoPaXX与隔热型材中的其他工程塑料相比,还拥有诸多优势。EcoPaXX熔点高达250℃,能够在铝制外框完全安装后进行整体粉末涂料喷涂,从而大幅简化了加工流程。此外,EcoPaXX具有出色的耐水解和耐化学性能,吸湿性大大低于PA6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国外经验】
美国发布一系列材料基因组计划新举措
6月24日,奥巴马政府、学术界及工业界公布了一系列举措以支持“材料基因组”计划,该计划旨在将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以提高美国先进制造及21世纪经济竞争力。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院成立新的卓越中心以支持材料基因组计划美国商业部所属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院投资2500万美元历时5年,成立一先进材料卓越中心。该中心是标准及技术研究院历史上成立的第二个中心,它将创造一个合作研究的模式、集合技术上的能力以加速材料的发现及发展。该院也将与美国材料学会及其计算材料数据网共同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材料数据库。
二、大学创立材料创新加速器网
为支持材料基因组计划目标的实现,威斯康辛、麦迪逊及佐治亚理工大学创立了一家材料创新研究所,投资总额约1500万美元,密歇根大学承诺在以往材料基因组计划已实施项目上再追加2000万美元。此外,全部三个大学将联合启动一个国家层面的对话并着手创立国家层面的材料创新加速器网以与其他中心、研究所实现更好的沟通。
三、建立公共-私营部门协作以推动材料快速实现产业化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以及Intermolecular公司共同努力以通过由伯克利实验室提供的软件工具来更精确地预测材料行为。基于现有实验与模拟的结合,研究人员预期可研发出相应工具,从而可将材料研发速度加快5年以上。
四、数百万材料数据公开发布
哈佛大学和IBM公司正在实施最大的开放式访问项目——公开2300万美元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潜在新材料。基础材料数据的更大程度的共享是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核心,且这些最新提供的数据预计可提升一系列有机发电装置的研究,有些可采用刷涂或喷涂的方式置于房顶、窗户、墙以及便携式装置上。
五、教育新举措
基于60家公司以及大学去年推动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基础上,7家以上学术研究机构及软件公司公布关于该计划新的教育措施,包括课程设置、新毕业生以及研究机遇。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正启动一项新的开放式在线课程,聚焦于新材料的创新及商业化。
这些新举措由5家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参与者实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能源部、NASA和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他们在2012财年共资助70个有关项目,总计6300万美元。学术界和私营部门已做出反应,60家大学及公司均通过他们的教育及研究活动来响应该计划的号召,包括开放材料性能数据库及在大学、工业界及国家实验室之间开展合作。
(来源:《国防科技信息网》)
【河南新材料产业】
三门峡新材料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发展,三门峡市新材料产业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华鑫铜箔年产铜箔1.5万吨,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占领国内市场的40%,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档FR4玻璃布基板、多层印刷线路板及锂电池箔等高端领域。兴邦科技自主研发的纳米纤维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使锂电池的放电功率提高1倍,电池寿命延长30%以上。义腾新能源计划投资8.9亿元,建设年产2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6000万平方米纳米陶瓷涂覆隔膜及3000万套锂离子电芯等系列产能项目。
(来源:《三门峡日报》)
商丘超硬材料产业区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
近日,柘城县创建商丘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论证。近年来,柘城县立足金刚石微粉这一传统产业优势,集约资源配置,合力集群招商,强力推进金刚石微粉及制品产业,使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特色优势进一步突出,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目前,高新区已入驻金刚石微粉及制品企业5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2012年,高新区金刚石单晶产量达到6亿克拉、金刚石微粉产量达到40亿克拉、金刚石制品产量达到300万件(套),其中金刚石微粉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占出口量的46%以上,制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
(来源:《商丘日报》)
郑州新材料产业园确定三个百亿建设目标
据了解,郑州新材料产业园区自去年5月启动选址规划以来,从无到有、迅速起步,在管理机构设立、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园区10平方公里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通过评审,区域内建设用地实现全覆盖,首批806亩用地顺利获批,国机精工白鸽等12个产业项目全面开工。新材料产业园今年确定了“三个一百亿”建设目标,即2012年签约的100亿元投资项目全面开工,新增招商引资签约额1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围绕这个目标,新材料产业园区今年计划115亿元分别投向46个产业项目、7类基础设施项目和3个村庄拆迁补偿。
(来源:《河南省政府网站》)
河南省首条玻璃纤维生产线在安阳开工建设
日前,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项目窑炉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河南省第一条玻璃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据悉,该项目建设总规模为年产10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和一亿米电子布,共分三期建成,其中一期项目建设年产3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和4000万米电子布。全部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3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该项目技术含量高,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主要生产设备全部从国外引进,工艺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省池窑拉丝玻璃纤维行业空白。
(来源:《新材料资讯网》)
河南煤化研制成功聚甲醛新品
由河南煤化集团研究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实施的聚甲醛汽车专用料的开发与研究项目获新突破,开发出的增韧聚甲醛比普通聚甲醛产品增效约3倍。“聚甲醛汽车专用料的开发与研究”项目是河南煤化集团研究院今年可以推广应用的重点项目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增强聚甲醛、增韧聚甲醛、耐磨与耐候聚甲醛9个配方及相关工艺的开发。目前,项目组已成功开发3个增韧聚甲醛配方。在开封龙化顺利通过中试验证,已具备工业化生产的条件,并已销售出9吨产品,比普通聚甲醛产品增效约3倍。
(来源:《中国玻璃钢综合信息网》)